新闻浏览
结构理财收益成糊涂账 信披不透明投资慎选
来源-网易财经 | 作者-网易财经 | 发布时间-2013/6/17 12:07:08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信息披露方式,无疑将令投资者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感情更加复杂:一方面难以抵挡其更高的收益诱惑,另一方面却又要面对这种不透明的信披带来的风险。实际上,关于理财产品投向及收益问题,银监会早有明文规定要求信披,但由于银监会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处罚措施,令相关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雾里看花的到期收益
    据普益财富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5月结构性理财产品共有686款到期,其中有326款
    产品未公布到期收益率,占比达48%。北京商报记者同时注意到,在到期的产品中,有57款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主要为挂钩汇率和黄金的产品。
    但是普益财富的研究员无奈地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挂钩汇率结构性产品主要为某外资银行发行的产品,由于其公开信息有限,无法分析其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原因。
    其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透明已经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另据普益财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24日,共有47款黄金挂钩结构性产品到期,却有29款产品未通过公开渠道公布产品到期情况,占比达六成。
    北京商报记者接触到的多位购买过此类产品的投资者均表示,他们并不知晓产品到期的收益率情况,只有到期后本金和收益回到账户才了解自己是赔还是赚。
    监管要求成一纸空文“如果一只理财产品没有对外公开披露到期收益,那么就存在这么一个漏洞:即银行想给客户多少收益就给多少,而且同一款产品同一风险级的每位客户拿到的收益率可能彼此都不同,因为大家都只知道自己的收益率而不知道别人的。”资深投资者黄先生表示,“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平时大家对银行都很信任,但信任毕竟不能代表监督”。
其实,不仅仅只是到期收益存在信披问题,就连产品投向上,一些银行甚至以“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较为复杂,产品投资方向涉及机密”为由拒绝信披。
    在分析人士看来,理财产品投向和收益等信披问题,监管层早有明确规定,但这些监管条例往往因为只规定披露内容却未给出处罚措施,令其成为一纸空文。
    此前,银监会曾发布规范理财产品投资运作的通知,就明确表示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比例以及到期收益等都应披露透明。而不久前银监会发布的“八号文”,再次规范了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信息披露的不规范屡禁不止。
“任何一项监管要求,如果只规定银行不可以怎么做,而没有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那这样的监管条例就没有任何意义。”上述分析人士说。
    信披不透明投资慎选
    结构性理财产品常扛着“高预期收益率”的大旗吸引投资者,但是如果运作模式、投资标的乃至最后的到期收益不透明,那无疑将进一步放大这种本身风险系数就偏高的理财产品。
从公开资料不难看出,近年来“出事”的银行理财产品几乎全是结构性理财产品惹的祸,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甚至有着“金融海洛因”之称。在分析人士看来,正是这种高风险,让信披的必要性更加重要。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主要由固定收益证券和以期权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组成,其到期收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另一部分是衍生金融合同所带来的收益,投资者是否能够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取决于后者的收益大小。
    “如果一款结构性产品期限在1年,按照惯例,产品在运作过程中,银行需要定期披露目前的运作情况,这样一旦发生风险事件造成投资者损失,投资者可以着手进行处理。如果产品可以及时赎回,就可以尽快止损。但是信披不透明直接让投资者不可能做出上述避险选择。”叶林峰举例。
银率网相关分析师建议,“对于投资者来说,购买这类结构性理财产品不能仅看预期收益率选择购买,而是要根据产品说明书中的收益结构条款研判该产品的高收益触发条件是否合理,并且要根据市场未来走势判断”。

 

 

 

   栏目列表
-----------------------------------------
   信息搜索
-----------------------------------------
关键字:
范  围:  
关于我们 | 法律条款 | 站务留言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企业邮箱